孙方勋从事酿酒行业四十年来,他的酿酒生涯和改革开放几乎是同步的,恰好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葡萄酒和威士忌行业从衰落到振兴到快速发展的全过程。
从酿酒、品酒到论酒;从酿酒师到大学客座教授;从葡萄酒酿造到威士忌蒸馏;从酒厂的总工程师到总经理;从酒的收藏到自主创业;从专栏作者到出版专著,他博闻强识、阅历丰富。
孙方勋是我国葡萄酒和威士忌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国葡萄酒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评酒委员,国家一级品酒师,高级工程师,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聘任的国际葡萄酒大赛评委,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流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研究员,青岛市葡萄酒协会副会长。
一、成长和历练
孙方勋所以能在中国葡萄行业有如此高的认可度,是靠自己多年打拼和长期积累结出的硕果。1982年,刚从学校毕业的他被分配到青岛葡萄酒厂。先后担任过酿酒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总工程师及总经理助理。他参与了“葡萄酒稳定性的研究”、“葡萄酒发酵干酵母的使用”、“葡萄酒微孔过滤的研究”、“苏格兰威士忌工艺”等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由于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1989年被晋升为酿酒工程师,1994年又破格晋升为酿酒高级工程师,勤于钻研并积累了丰富酿酒经验的孙方勋,成为当时青岛市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青岛葡萄酒厂是他成长的摇蓝,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厂曾是我国最重要的酿酒企业之一,创造了中国葡萄酒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 1984年,由青岛葡萄酒厂同外商合资的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成立,孙方勋被选拔推荐为首任总酿酒师。
1985-1986年,孙方勋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猎人谷ROSEMONT ESTATE酒庄学习干白葡萄酒酿造技术。他拜著名酿酒师菲利浦·哨为师,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酿酒师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回国后,他将这段学习经历中吸取的先进经验进行消化,同国内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了华东莎当妮和薏丝琳的生产工艺,设计了产品风格。孙方勋是这两大产品风格的创始人。
可以说,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按国际标准生产高品质葡萄酒的企业之一,莎当妮、薏丝琳这两大产品一直是中国干白葡萄酒的典范,屡获大奖。1987年,华东莎当妮在法国波尔多评酒会荣膺最高奖,这是我国首个在法国波尔多世界葡萄酒博览会获奖的产品,由此奠定了华东干白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地位。单一品种薏丝琳多年独占青岛干葡萄酒市场总量的70%以上,连续多年保持两亿多的销售额,创造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奇迹。
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已成立三十多年,如今的葡萄酒酿造技术与设备均有极大提升,高科技和智能仪器逐渐替代了以往的老设备,但孙方勋当年设计的一些仪器设备至今仍在使用。
如今的华东大酒窖内,陈列着酒庄每一个年份的代表产品,孙方勋三十多年前主持酿造的华东第一瓶薏丝琳酒液仍然澄清、晶亮,无任何沉淀现象。有些酒款因为年代久远,酒标早已残旧不堪,其中有一些酒标还是孙方勋用圆珠笔写上去的,手写酒标虽然简陋,但一笔一划里都饱含着孙方勋对华东葡萄酒真挚的感情。
孙方勋讲授葡萄酒
1985年,孙方勋被公派到澳大利亚学习葡萄酒技术。每天工作之余,他便一头扎进书堆里,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一边看一边翻。当时国内很多物资还很短缺,别人出国带回来的都是彩电冰箱,他却背回来满满一箱国外葡萄酒的技术资料,精心研究分析,结合国际流行的标准,及时对国内企业的工艺流程做出调整。
1988年,孙方勋主持生产的青岛薏丝琳干白葡萄酒在西班牙巴伦西亚第三届国际葡萄酒大赛上获特别大奖。同年,他被推荐为国际葡萄酒大赛评委,世界葡萄酒联合会主席马丁内斯授予他“优秀酿酒师”称号。
二、二次打“洋工”
在北京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孙方勋结识了威廉彼得的董事长。威廉彼得是法国著名的酒业集团,董事长曾是当年法国政府评选的唯一叱咤风云经济人物。他不但是一名成功企业家,也是一名追求完美的工作狂。
通过交谈,孙方勋给这位董事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就收到了法方信函,对方提出聘他到该集团工作,当时孙方勋并没有立即回复。谁知不久后,威廉彼得集团居然派来了一位代表,直接与他面谈,希望在中国投资,并提出地点,由孙方勋帮助选择。
孙方勋最先想到的合资对象是青岛葡萄酒厂,但华东葡萄酿酒公司的外方在当初的合资条款上明确写明:青岛葡萄酒厂(华东葡萄酿酒公司的股东)不得再与其他外方企业合资。
这位代表手里还拿着好几份在国内寻求合资企业的资料,孙方勋深知这是家世界著名的大财团,引进外资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法国又是世界葡萄酒王国,加上外方先进的酿酒技术,这几项优势足以提升青岛市的葡萄酒整体水平。
为了将这个项目留在青岛,孙方勋专门向市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并建议到青岛管辖的胶南市投资。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外双方的认可,但是就在合同签字的前一天,外方突然向时任胶南市市长提出条件:必须由孙方勋先生担任该企业总经理,才能下决心投资。
1995年孙方勋已经是青岛葡萄酒厂的总经理助理和总工程师,属于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市有关领导的协调和支持下,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奋斗十几年的国有企业。
这个选择有风险也有机遇,但孙方勋义无反顾。这次“跳糟”却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新空间,极大提高了他的综合素质,为他成长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一年内他六次被邀请去法国波尔多,专心研究葡萄酒、白兰地和威士忌的酿造工艺。在法国考察期间,孙方勋对华人餐馆里的桃红葡萄酒大受欢迎现象印象深刻,回国后便开始着手研究和生产。1996年,他研究开发的中国桃红葡萄酒,当年出口法国的数量在全国葡萄酒行业中居第一位,新闻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孙方勋及他所在的企业也开始走红,法国驻华大使到青岛时也曾专程到该企业考察。
另一次打洋工是中意合资的广东中山佳威欧崴堡酿酒有限公司,孙方勋受聘担任技术总监和常务副总经理。他根据干红葡萄酒风味体系,主持开发了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此期间,他大力推广葡萄酒文化,并在《经济日报》刊登了整版署名文章《红色波浪染九州》,在国内产生强烈反响,推动了1997年中国干红葡萄酒的那波消费高潮。他也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的评酒委员。
这两次打“洋工”,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使孙方勋更加成熟自信。
三,传承威士忌
威士忌是一种国际性饮品,也是国际贸易中进出口额最大的烈酒。长期以来,苏格兰、爱尓兰、美国、日本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威士忌传统生产国。近年来,欧洲其他国家、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也纷纷生产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威士忌,在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两年,我国威士忌需求量大增,大量的国外产品进口到中国市场,也有许多投资商纷纷在我国建立新的威士忌酒厂,这种火热局面堪称前所未有。但在各种威士忌书籍、资料和网络上都见不到中国威士忌的影子。
由于人们对中国威士忌缺乏了解,所以导致社会上、行业内出现了一种声音——中国没有威士忌,更谈不上生产历史,甚至将2021年说成是中国威士忌元年。
孙方勋本着对行业、对民族和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抓住有利机遇,在一些国际和国内会议上向全世界同行说明事实,澄清历史。
在一次全国性专业会议上,他告诉与会者,中国最早的威士忌于1914年就诞生于山东青岛,也是青岛葡萄酒厂的前身。1973年,原国家轻工业部将优质威士忌酒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为青岛葡萄酒厂和江西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现在的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该项目于1977年经过了轻工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此后,青岛威士忌先后获得省和部优质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对外接待用酒。
孙方勋一直在为中国争取威士忌的国家地位和话语权而呐喊和努力。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请孙方勋负责翻译、校审全球著名的英国DK出版社出版的《威士忌品鉴课堂》(英文版)一书,准备在国内出版发行中文版。孙方勋翻阅后发现,书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世界的产区,但对中国威士忌的描述,仅限于台湾地区。孙方勋认为:“没有中国大陆威士忌是这本书的一大缺陷,现在应该让全世界从业者了解中国威士忌”。
经过与国外出版社多次磋商后,最终在书稿中添加了由他亲自编写的“中国大陆”部分。《威士忌品鉴课堂》(中文版)于2021年底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下一步他将继续说服国外出版社完善英文版的中国威士忌部分,从而让中国威士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工艺技术是威士忌酒厂的核心,如何酿酒,如何酿出好酒,又如何酿出有特色的好酒,需要理论和实践作为支撑。目前国内威士忌行业苦于缺乏专业资料,因此急需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孙方勋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大量的科学数据进行整理,历经三年多时间,编辑了大型权威书籍——《威士忌工艺学》,将威士忌酒从原料到工艺,从设备到土建,从理论到实践,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对威士忌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为我国威士忌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决定成立国际蒸馏酒和利口酒分会,选拔首届国家级国际蒸馏酒和利口酒评酒委员。其中威士忌方面的培训需要教程、样品选择等大量工作,中国酒业协会将这个任务交待给孙方勋负责。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成功设计了威士忌的培训体系课程,得到行业高度评价。
几十年来,他细心收藏了中国威士忌20年来完整的蒸馏厂设备资料、30年陈年麦芽威士忌原酒、40年的调和威士忌样品、50来年我国完整的威士忌科学研究资料、70年陈年的威士忌样品、100年原始威士忌酒厂的纪念物品等,他今年的研究主题就是“发现中国威士忌”,最大的愿望是建设一座“中国威士忌博物馆”。
2021年,孙方勋将珍藏33年的威士忌进行装瓶,取名为“醺之堡”,其意义在于对中国威士忌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承。
醺之堡陈年麦芽威士忌
孙方勋为维护中国威士忌在国家地位和话语权,竭尽全力,受到了同行们高度评价和赞扬。他不懈地努力,也使中国威士忌得到传承。
四,勋之堡传奇
在中国葡萄酒领域,孙方勋属于全能性的人物。早在2002年,他就建立了自己的企业——青岛勋之堡酒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
勋之堡公司位于青岛市商务中心。站在办公室里腑瞰,海边风景一览无余。技术专家出身的孙方勋并非只有严谨的一面,或许与酒结缘的人,本身就需要浪漫情怀。尽管每日工作忙碌,作为中国葡萄酒文化塑造者的他,办公室的布置富有情调。各种葡萄酒和酒具自然必不可少,还有许多“宝贝”引人注目。尤其是一只特大号的获世界吉尼斯记录的香槟酒瓶,是他从意大利所带回。办公室的墙壁上有用葡萄酒木盒贴成的“名画”。令人特别注目的是那张S型近4米长的特别桌子,是他专属的资料桌和评酒桌。孙方勋认真地说:“只有一张桌子的话,我是不够用的,所以订做了这一张特别长的桌子”。为了方便学习,他在桌子上堆满各种各样的中外资料,需要时只要一翻就能找到。
这就是一名中国葡萄酒行业专家的办公室,简约而不简单,处处体现了主人的严谨态度和生活情趣。
二十多年来,企业以本身的技术优势为基础,将葡萄酒文化和艺术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和个性化产品。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多项注册商标和专利,在智利拥有合作酒庄,产品销售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其中“Penalbir”干红葡萄酒连续十几年被国际航空公司指定为专用酒。
作为青岛葡萄酒博物馆的专家顾问单位,勋之堡以其信得过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连续13年成为博物馆馆藏酒的独家提供单位。其中馆藏XO白兰地被作为镇馆之宝。
孙方勋在创业路上不断创新,除传统的葡萄酒、白兰地外,还不断开发新产品。2021年推出醺之堡33年陈年单一麦芽威士忌,上市不久受到业内广泛认可,产品供不应求。当年获得中国国际精品葡萄酒大赛烈酒组唯一金奖,这是中国目前价格最高的威士忌。
孙方勋还以自己的技术专长指导和帮助广西自治区开发野生山葡萄酒:在福建莆田地区开发枇杷酒,以自己精湛的技术和真诚之心为许多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并为推广葡萄酒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传播酒文化
从酿酒、品酒到论酒,孙方勋的足迹踏遍国内外葡萄酒产区;从品酒师、调酒师到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专业知识足够扎实;从总工程师到总经理,他的职业履历全方位涉及酒业;从酒的收藏到自主创业,他坚定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从葡萄酒专栏到出版专著,他凭着渊博的知识赢得了中国葡萄酒行业内人士的尊重。
2009年,中国规模最大的葡萄酒博物馆在青岛开始建设,筹建期间,孙方勋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并免费提供了大量馆藏展品。显然这对推动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对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具有深远意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孙方勋就是波尔多葡萄酒协会中国代表处的特约专家,从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到北京的长城饭店,都留下了他讲述葡萄酒文化的声音。
孙方勋在青岛大学教授葡萄酒鉴赏选修课,节节爆满;青岛农业大学葡萄酒专业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也请他去讲授;中国农业大学也邀请他去讲授威士忌课程……
他语重心长且风趣地对年轻人说:一名葡萄酒酿酒师,一辈子酿不了几次酒,即使每年的2-3月在南半球酿酒,7-9月在北半球酿酒,满打满算,在退休前也只能酿几十次,应该珍惜酿酒职业人生。目前很多酒庄庄主头疼找不到合适的酿酒师,其实,这个职业没有捷径可以选择,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磨练,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成长。
孙方勋在为葡萄酒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时说,毕业后的前几年时间,一定要在葡萄酒庄踏踏实实工作,熟悉葡萄酒厂的操作流程,打好根基;要多接触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行业积累几年后,当自身具备足够理论和技术水平并且完成自我知识积累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包括担任酿酒师、做技术推广或销售、担任葡萄酒讲师、做学者、从事葡萄酒媒体,乃至自主创业……
在孙方勋的课堂上,他的讲课充满了严肃的知识和风趣的人生哲理,传递着葡萄酒的美妙之处和酿酒人生中的美丽故事。
1995年,孙方勋成功协助VINITECH在青岛举办了首届 VINALIES CHINA国际葡萄酒大赛,并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OIV)组织等多家机构聘任为国际葡萄酒大赛评酒委员。
在工作之余,孙方勋还忙于著书立说,先后完成《世界葡萄酒与蒸馏酒知识》、《葡萄酒工业手册》(编委)、《高级调酒师教程》、《葡萄酒职场圣经》、《葡萄酒自酿指南》(主审)、《世界经典鸡尾酒大全》(主审)、《威士忌品鉴课堂》(主审)、《威士忌工艺学》(主编)等8部专著。
“让中国人会喝葡萄酒,让年轻人会品葡萄酒,让企业家会藏葡萄酒……这都是我们这些葡萄酒人应尽的义务。”这是孙方勋对葡萄酒行业的承诺。他的葡萄酒收藏经验被CCTV2采访报道,也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这位中国酒业行内人士的忙碌而智慧的人生,以及他怎样一步步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权威专家奋斗的足迹。